明朝那些事兒.jpg 

《明朝那些事兒》 肆到柒集我就這麼狼吞虎嚥到完結篇,過程依舊充滿樂趣。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戰場上的蕩氣迴腸,四五百年前的英雄、政治家、亂臣賊子這些在記憶中扁平又模糊的歷史人名被給予了血肉,立體了起來。

上網找了作者石悅的採訪與照片。他是法律系畢業的,職業是海關公務員。在採訪中,他說每天都寫至少三、四個小時,其他什麼都沒做,也因為久坐沒運動所以發福了。但是我覺得沒關係,只要有才華就好。XD

石悅.jpg 

照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寫到了明朝末年,南方流寇四起,北方有皇太極的侵略,內部災荒四起,國庫空虛,遍目皆是凋敝。這段歷史看起來要說有多愉快是不可能的,石悅說:

「一直以來,幽默的並不是歷史,只是我而已。」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aybreakers血世紀.jpg 

 

你會想要長生不老嗎?免除老病的過程與死亡的恐懼。或許再加上強韌的身體與快速的受傷復原能力,聽起來很美好。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漢聲青少年系列的小說《永遠的狄家》,裡面講的是一個誤飲長生不老泉的家庭,他們不停的在城鎮間遷徙,怕被看出他們不受歲月的影響。家中的小兒子
Jesse愛上了一個小女孩,他與那女孩約定在她17歲時喝下泉水,然後與他永遠在一起。

但小女孩卻把
Jesse給她的泉水倒在一隻她喜愛的蟾蜍身上,她想反正泉水就在家中附近的樹林中,可以隨時回去汲取。然而,女孩家卻起了大火,而手邊沒有泉水的女孩也因此喪生。

小時候的我深深為這個故事著迷,也為小女孩悲嘆,「如果她手邊有那瓶泉水就好了。」而且,「如果我也可以長生不老有多好。」可以有無限的時間做所有我想要做的事情,而且不受死亡的威脅,與我愛的人永遠在一起。

《血世紀》
Daybreakers這部電影主要就在討論這個主題。主角Edward(伊森霍克飾演)被弟弟轉變成了吸血鬼,因為他弟弟希望能與他一直在一起。然而Edward其實並不想要喝人血,也不覺得當吸血鬼有什麼好。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CRT.jpg 

Call in ICRT通常都是為了拿贈品、點歌,或是對特定DJ表達愛慕之意。雖然只是打電話,但不知是因為跟外國人對談,或是覺得大家都聽得見你的聲音,過程總是心臟噗噗跳、腦袋亂花花,頗為不自然。

第一次打進去是唸書時代某個週末下午,目標是
Summer Survival Kit,內含一堆去沙灘玩耍需要的傢司,例如海灘浴巾、隨行杯、帽子、CD(剩下的忘了)。DJ指明要Caller no. 20,也就是你必須要是第20個打進去的人,才可以贏得獎品。我跟妹妹兩個人拿著兩隻電話拼命按重播,她是第16個,我是第18個,然後第20是我。

第一次打就領到一堆獎品,只能說是新手的好運氣。

 

ICRT有個半夜12點前的Ron Steward尖叫比賽,打電話進去的聽眾要比賽誰的尖叫最驚悚、最入戲。當時家中通常只有我醒著,夜很安靜,聽著廣播傳來聲嘶力竭的尖叫,我不禁懷疑那些人的周遭鄰居應該會被嚇壞吧。印象中每天到那個時間我也躍躍欲試,但還好沒付諸行動。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直搗蜂窩的女孩.jpg 

《直搗蜂窩的女孩》 是千禧年系列第三集小說,封面介紹「拉森傳世之作完結篇」。這系列第一集《龍紋身的女孩》的瑞典版改編電影,之前在台上映,同時好萊塢版也開拍了。作者史迪格.拉森,譯者顏湘如。

技術上來說,這本並不是完結篇,據說第四集作者寫了一部份。酪梨壽司之前發噗問大家會希望出版社出版這部份,還是會希望找人把故事寫完,或者完全不要出版。

出版作者的遺作當然是件美事,只要出版社標明哪部份是作者原稿,哪部份之後是代筆作者,我就沒意見。但也許更有趣的作法是分開出版,作者的第四集遺稿單獨出版,接下來讓讀者選擇劇情發展線。

例如有人喜歡多看莎蘭德繼續探險的戲份,這版第五集是
(A)

希望看小偵探布隆維斯特與費格蘿拉的愛情戲是第五集(B)

希望看莎蘭德、布隆維斯特與費格蘿拉的三角戀情是第五集(C)

讓讀者依照喜好選擇續集,甚至可以來個討論區,看哪版第五集的作者比較會講故事。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慾望城市第四季有集Carrie大叫:”My building is going to co-op!” 她實在是太愛那間溫馨舒適的小公寓,而且加上搬家真的是屁股痛(pain in the ass)的事,但她沒錢。男友Aiden這位大家都很喜歡的主角(好吧,是我喜歡)提出要幫她買下公寓的提議,後來還拿出美麗的鑽戒跪在地上求婚。

這段故事的重點不是在鑽戒或求婚或什麼是
co-op,而是那屁股痛的事。

從高中時期就開始外宿,搬家這件事情並沒有在經過數十次經驗後把我磨練成更堅強的游牧民族。只有隨著歲月的增長,累積的資產
/垃圾愈來愈多,造成每次搬家前更多的不安。

首先,「有一天要搬家」這個恐懼是如影隨形的,每當逛著
IKEA,甚至日常雜貨的生活工場,看到雅緻的小桌、小燈、小壺小杯,心中動了「真想帶回家」的念頭,下一個念頭就是:有天要搬家怎麼辦?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毛地帶_上.jpg 

《不毛地帶》(上) 作者山崎豐子,譯者王蘊潔。這部是繼《白色巨塔》、《華麗一族》之後,山崎豐子作品被改拍成日劇的原著巨作。帥哥唐澤壽明飾演主角壹岐正,他是職業軍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戰敗後,被抓去俄國勞改。

中間雖有過一次機會可以被遣送回國,結果竟然因為他的識別証上寫著國籍:朝鮮,而他也一直沒注意,就這樣又多勞改了幾年。這告訴我們,身份文件上面的資料還是要再三確認阿。

 

值得一提的是譯者王蘊潔,她譯過了很多日本文學的好書。另外有個譯者圈熟知的身份:綿羊,她開了一個部落格綿羊的譯心譯意,裡面討論的都是翻譯遇到的各種問題、心得,也是譯者圈熱絡的交流網站。看到這三本厚厚的大部頭書,還有劇情中一大堆商業的專有名詞,真的是很佩服綿羊的毅力與功力。

 

主角壹岐正是個傳統剛正不阿、富有才能的軍人,他受同袍下屬尊敬、長官提拔。44歲終於被蘇俄遣送回國,在家休息兩年後,受近畿商事董事長強力延攬,進入商業界打滾。以壹岐硬梆梆的個性,回籠當職業軍人還可能獨善其身,拒絕去做不公不義的事情。但,在無所不用其極以獲利為終極目標的商業界,真的適合他嗎?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朝那些事兒(參).jpg 

明朝那些事兒()

第三集從明英宗朱祁鎮從人質皇帝的身份復位開始,以武宗朱厚照駕崩結束,講述了645位皇帝的歷史。這五位皇帝以朱祁鎮的人生最為坎坷,他被蒙古人抓去當人質,在塞外吃得不習慣、穿不暖;費盡千辛萬苦撐到回京,卻被親弟弟囚禁起來當囚犯。平常生活所需匱乏就算了,他唯一的娛樂是坐在樹下乘涼,所有的樹卻被弟弟下令全數砍得光禿禿,真的有夠心酸。

 

這五位皇帝中最愛玩的是朱厚照,平常在宮中不顧朝事玩耍還不夠,他心血來潮還要來個落跑皇帝,跑出關外去找敵人打仗。在寧王(藩王)造反的時期,他逮到機會終於可以跑到風光秀麗的南方釣魚。這個愛玩的皇帝當然也愛美色,只是口味特殊,他不愛年輕貌美,卻愛結了婚、甚至大肚子的女人,其他種族(洋妞?)的美女他也有興趣。

 

最軟弱的是憲宗朱見深,他是朱祁鎮的兒子,本來貴為太子。但朱祁鈺(朱祁鎮的弟弟)即位之後就想盡辦法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朱見深因此流亡了五年。在這五年之間陪著他的只有大他17歲的萬宮女,在朱見深即位之後這個陪著皇帝成長吃苦的萬宮女變成了萬貴妃。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朝那些事兒_1.jpg 明朝那些事兒_2.jpg 

《明朝那些事兒》第一二集

在求學時代,歷史算是我相對(關鍵字)擅長的科目。朝代更替、英雄崛起在某種程度上讀起來比較有故事性,即使我們的歷史課本並不十分生動有趣。地理,尤其是中國省份、各大城市,對我來說都是抽象的紙上談兵,沒有機會實際踏足大陸,背過了考試完就還給老師,現在連山西在陝西的東邊還西邊都不知道。

小時候家裡買了一套中國歷史的漫畫,圖像化對記憶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到現在,記住的東西只剩下「酒池肉林」、「焚書坑儒」類似性質(都不是重點)的畫面。高中讀世界文化史,不知道是小開紙張的特殊尺寸,或是紙質較光滑富香氣,或是我就是對西洋的玩意比較有興趣,兩本(如果我沒記錯)世界文化史翻得爛爛,還得用寬透明膠帶把書皮固定住。

 

當時,我完全不知道大學還會再讀一次世界文化史。有次大學期末考前,我跟好友喬依斯約好在宿舍地下讀書室唸英文版的世界文化史,即使面前擺是彩色銅版印刷的精美進口書,小小的英文字讓人(我)眼皮愈來愈重。再次恢復意識是在凌晨一點多,口水還留在書上,也不知道那時是哪根筋斷掉,後來就這樣直接上床睡覺。該科後來還是順利過關。

所以該唸書的時候還是要乖乖唸書,因為有天哪根筋斷掉的時候就用的上。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Tokio Hotel這個團名完全讓人無法聯想竟然會是四個德國人組成的樂團。歌手Bill跟吉他手Tom是雙胞胎兄弟,鼓手GustavBassGeorg這兩個名字就有德國味了。看MV覺得主唱不管外型或聲音都很雌雄難辨,因為他才20歲,而這個團早於2001年就成軍,所以是12歲就組團

 

他們在歐洲就已經紅遍半邊天,得了很多新人獎與2009MTV歐洲音樂獎最佳樂團。這首歌唱出了還很嫩的年輕人心聲:他只能想像世界的美麗,但卻被限制無法追尋夢想。他已經準備好面對失敗、受傷、癒合、感覺,準備好探索這個世界。

 

很熱血吧?即使不是20幾歲年紀也可以被這首歌鼓舞。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蒲生邸事件.jpg 

《蒲生邸事件》在封面底頁介紹這本書為「推理、歷史、科幻、戀愛四種小說的混合體;可以說娛樂小說女王施展了全方位手藝。」果真有這麼厲害?作者宮部美幸,譯者劉姿君、王華懋、婁美蓮。

首先,以「事件」為題,書名下方大大地寫著「日本推理文壇最耀眼的天后」,光這兩點就讓我在還沒翻開書前設定它為推理小說。這個謎題是在昭和年間的二二六事件中自決身亡的蒲生大將,是自殺或是他殺,check。但故事一直進展到第324頁,等於是過了一半才出現推理小說的關鍵字:「這是殺人事件。」

 

這句話帶來了錯誤期望:接下來主角一定是像金田一或柯南,抽絲剝繭後揭露兇手吧。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Owl City這個樂團其實只有一個成員:Adam Young. 這個名字又是亞當又是年輕,感覺很純粹又天真。當被問到為什麼要取這個團名,Adam說:有個小學同學的父親養貓頭鷹,那天他父親帶著貓頭鷹來教室,卻一不小心鬆綁了。貓頭鷹在教室裡撲翅亂飛,所有的小孩到處奔跑、尖叫、大笑。這一幕就此刻印在他心裡。

 

Vanilla Twilight (香草曙光)24秒下的間奏很有國樂古典味道,與電音奇妙的融合,讓這首歌在西洋流行樂中鶴立雞群。收錄在Ocean Eyes 專輯中,這並不是他的第一張專輯。早在2007Adam就因為常常失眠,開始在父母家中的地下室創作。

 

這首歌詞寫得如詩句般優美:

The silence isn't so bad,  

Till I look at my hands and feel sad,  

Cause the spaces between my fingers 

Are right where yours fit perfectly.

寂靜並不糟

直到當我看著自己的手才感到悲傷

因為我的指間縫隙應與你的手指完美契合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明智的孩子.jpg 

《明智的孩子》作者Angela Carter,譯者嚴韻。這本小說是我所讀第三本Carter的小說:第一本是《馬戲團之夜》,第二本是《魔幻玩具舖》。每一本都是無法錯認的Angela Carter風格。她是當代重量級的小說作家,作品中的能量狂放到爆炸,也許這解釋了她的小說中總會發生大火的原因?

她的小說經常被歸類為魔幻寫實,這名詞的定義為「在現實的劇情與背景設定中突然發生的奇幻或魔幻要素」(Jeremy Hawthorn)。這個創作手法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另一個關鍵字是奇幻,在奇幻故事中,讀者會被懸在自然與超自然解釋中,猶豫懷疑著書中的情節到底是真是假,其中一例便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不管是魔幻寫實或是奇幻,都有一個重要的目的:

 

藉著顛覆(Subversion)達到自由解放的效果。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nterpreter of Maladies.jpg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繁中小說翻譯《醫生的翻譯員》 內有介紹與試讀)是作者Jhumpa Lahiri的第一本出版作品,這本內含九篇短篇小說的處女作獲得了2000年普立茲獎、最佳美國短篇小說獎(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歐亨利獎(O.Henry Adward)、紐約客小說新人獎、海明威獎。

作者的名字透漏了她的背景,她父母是移民英國的印度人,在Jhumpa幼年又移居到美國紐約。她研讀的是文學創作與文學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她之後出版的The Namesake  (繁中小說翻為《同名之人》) 有被印度寶萊塢翻拍成電影。我是因為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才對這個原著作家燃起興趣。這邊也要謝謝Katherine的大力推薦。


 namesake-poster-1.jpg 

 

小說內的九個短篇,我閱讀的順序是看篇名、以及在過了第一頁之後會不會想繼續讀下去來決定。發現每一篇我只要開了頭,就會忍不住想知道主角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關心故事是否會以喜劇收尾,沒辦法把書擱下。唸過文學創作的作者果然功力不同?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奧莉薇最近兩次剪髮都是去100元左右理髮店解決的,沒有什麼驚為天人的新風格,主要就是維持原來的髮型去修剪。100元剪三次才等於平常一次剪髮的開銷,最近頭髮多了只想修一下的我也忍不住想試試看。於是上網查了100元剪髮的店面哪邊有,打算晚上出門順路抓時間過去。

這件慘劇完全是因為貪小便宜又懶惰造成的(好拉,都是我的錯)。

去商院拿預約已久的書的路上,看到了男女理髮部,價錢也是很便宜。盤算了一下,如果能省下時間加車錢,就在這邊修完也不錯。
我說:「我要打薄,側面跟後面的長度稍微修一下就好。」→第一個致命錯誤:沒有強調""我要維持長度不變!!!""

接著,我把眼鏡拿下來放在前面的桌子上。 →第二個致命錯誤:這樣什麼都看不到了阿!!!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8063.JPG 

↑陽光的S送的禮物用超可愛的紙袋裝著,我最喜歡下排最左邊與最右邊的兩隻兔子

星期五晚上,同事們在古典玫瑰園的包廂裡很不優雅的說笑,據S說她們曾經兩次在古典玫瑰園用餐都被店員要求降低音量,讓我們一開始很戒慎恐懼,還好這家有個獨立的包廂,讓我們三個小時盡情笑鬧。

S是個人如其名的陽光女孩(猜到是哪個字了嗎?)她是我行走江湖以來遇到最幸福的人兒,與男友的關係穩定親密,公事雖繁雜的讓她抓狂,但她有滿滿的能量頂得住一切。那天聊到台北市的房價,

S:「那天看xx節目說,台北的房價是平均薪水的36倍

不確定是不是這個數字,但就是很誇張。」

我:「那天跟伯伯聊天,他也說現在年輕人的薪水實在少的可憐

他都不知道我們怎麼活的。

所以這種情況誰有辦法樂觀阿....」


S:「就是我 哈哈

所以我說租房子就好了阿。」

她相信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努力經營就可以獲得更多。她是Team上的康樂股長,熟練籌劃聚餐出遊等行程,同時還是今年的福委(有沒有這麼忙)。什麼事情被她講得都很好笑,什麼場景她都可以演一下。但,這樣的諧星竟然有「舞台恐懼症」!世界的舞台上少了這樣的諧星真是太可惜了!(捶胸)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nvention of Solitude.jpg

《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中文書名:孤獨及其所創造的)這本原文小說是圖書館架上的新書。在圖書館內完全沒有人翻閱過的書籍對我有種不可言喻的吸引力,像是撿到便宜,不借白不借。內含兩篇小說,第一篇"Portrait of an Invisible Man"描寫他父親辭世,他回憶父親過去的點點滴滴,還發現了家族的秘密。這篇我在通勤途中每天看幾頁,沒有明顯劇情線,中斷也不會覺得討厭。到了第二篇"The Book of Memory",意識流的敘事方法實在很難跟上,所以我很乾脆的放棄了。

作者Paul Auster在一個禮拜天早晨接到父親過世的通知,他馬上決定必須要寫一篇關於父親的回憶錄。他的父親可以說與他是一道光譜的兩個極端:他父親每天時間到就上班、下午回家吃飯睡午覺,之後再回去工作到天黑;腳踏實地,相信做生意賺錢是保證生活無虞的最好方式;認為想要靠寫小說填飽肚子的人只活在空中樓閣。
 
父子的關係疏離,彼此都無法瞭解對方活在什麼世界中。他們各自認為的真實,對另一個人來說是虛無飄渺的。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鍵指令Green Zone.jpg

上次去電影院本來是要看《關鍵指令》,最後一刻臨時改為看奧斯卡最佳影片《危機倒數》(心得),結果沒看完就逃出電影院。心有不甘,這個禮拜又去看了《關鍵指令》。奇怪的是,這個片名明明應該很響亮(關鍵兩次還不夠關鍵嗎?),但我老是忘記那個麥特戴蒙演得新片的名字,連走到櫃台前要買票時,還支支唔唔想不起來。小姐問了兩次:「看什麼片?」我:「嗯...關鍵...指令?」老是覺得有些中文片名都好像,「神鬼」系列、「終極」系列,每個名字都似曾相似。

英文名字Green Zone好記多了。會想看這片完全是因為導演保羅·葛林葛瑞斯(Paul Greengrass)和麥特戴蒙的三度合作,之前他們在《神鬼認證:神鬼疑雲》、《神鬼認證:最後通牒》合作過兩次,也就是Bourne系列的第二、三集。這系列是我最喜歡的懸疑動作片之一,節奏明快,看完大呼過癮,而且看幾遍都不厭倦。

片頭的場景是拍攝美軍衝到一個定點,然後特殊小組要去尋找"大規模毀滅武器"。這開頭跟《危機倒數》的開頭簡直是會讓人搞不清楚在看哪片:這兩片的地點都設定在巴格達,都是很直言敢行的主角。他們都會質疑長官下的指令,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但是也捲進麻煩中。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危機倒數.jpg

《危機倒數》的英文片名:The Hurt Locker,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本來以為這是慣用法,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咕狗之後才發現,原來沒人知道什麼意思(連Wiki都沒解釋,點這個討論串就知道大家有多麼一頭霧水)。最常提出的解釋是:"put in the hurt locker" 代表受到很劇烈的痛苦或傷害。這個炸彈做得到,同時,當然戰爭也是。

 
看這部電影也造成了我很大的痛苦與傷害。在電影院中坐在小廳第五排的位置,右手邊就是喇叭;不知道是配樂太好、畫面太晃動,或是最近胃腸太弱,看到後半部差點就吐在椅子上。剩下約10分鐘沒看完就逃離現場。

 
前半段的確非常緊張,在炸彈一直拆不完的過程中,耳邊的配樂不斷地提醒我下一秒就有可能要炸了!根本無法放鬆。但是我一直壓抑著胃翻攪的不適感,等到人肉炸彈的橋段才衝進廁所。除了緊繃之外,就是無止盡的沈重。戰爭的殘酷、士兵的心理/生理煎熬,這些都是遠在太平洋上小島的我無法想像的,連單看畫面都無法承受。

(以下有雷)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8049.JPG

↑我新買的籃球鞋

買鞋一直是我的夢魘。到現在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每次帶我到鞋店買鞋,不管換了幾雙我就是穿不下,適合我年齡層的鞋我穿不下,但超過我年齡層的鞋也不見得有我的尺寸。

專櫃小姐不停的拿出各式各樣的鞋款,我面前堆了一堆穿不下的鞋子,這對彆扭的我簡直是尷尬的酷刑,耳根子火辣辣的像是當眾被甩了巴掌一樣難堪。買下來的鞋通常也不是我喜歡的樣式,選擇它單純只是穿得下而已,只要可以讓我脫離那個場景,阿罵鞋我也會說好。

 

隨著我身高一直長,我的腳似乎也從沒停止發展。百貨公司一樓的數十個品牌、上百雙鞋,都不會有我的size。陪朋友逛鞋完全是一個任務,我無法跟著興奮的討論、挑或試穿。只有一個美國的品牌(還有它的副牌)「可能」有我的尺寸。

關鍵字是可能,因為它也不是每雙鞋都會進到那麼大的尺碼,在寥寥幾雙中,可能我喜歡的唯一一個款式的唯二兩雙進貨,在專櫃小姐連上網路查詢之後,很抱歉的跟我說:「賣完了耶。」

結果我挑的鞋,還是很少是我愛的樣式。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銀河洞.JPG 

人生總是充滿矛盾,最困擾的時候總是在你「想著」應該要做一件事,但同時又「不想」做。對這個現象,我們理論上總是可以懷著同理心。但,當奧莉薇在週末打電話來說:「欸!我們想說要去爬山,你有沒有建議的路線?」之後,一路上又心不甘情不願的如幽魂一般對我充滿怨懟,像是這件事完全違反她的意志,她完全是被我脅迫的,就讓我很想一腳把她踢到山下。

這次挑選的路線是之前走過一次,但帶著殘念回家的指南茶路親山步道。上次到達銀河洞的時候已超過五點,洞口的鐵門深鎖,無法穿越到瀑布那端。更重要的是,上次根本沒看見瀑布,只有像水龍頭沒關緊的滴滴答答。

 

登山的心理變化過程是值得研究的,這當然是一件有益身心的運動。然而當你第一次去探索全新的路線,說心裡對爬山的熱情沒有備受挑戰是假的。首先,你不知道前面有多少路、有多難走、會不會迷路。當你一直在大石塊上爬來爬去,或是在稜線上膽顫心驚的步步為營,不只是對於體力的挑戰,膽量、勇氣都得跟著你往前邁進。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