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學時代,歷史算是我相對(關鍵字)擅長的科目。朝代更替、英雄崛起在某種程度上讀起來比較有故事性,即使我們的歷史課本並不十分生動有趣。地理,尤其是中國省份、各大城市,對我來說都是抽象的紙上談兵,沒有機會實際踏足大陸,背過了考試完就還給老師,現在連山西在陝西的東邊還西邊都不知道。
小時候家裡買了一套中國歷史的漫畫,圖像化對記憶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到現在,記住的東西只剩下「酒池肉林」、「焚書坑儒」類似性質(都不是重點)的畫面。高中讀世界文化史,不知道是小開紙張的特殊尺寸,或是紙質較光滑富香氣,或是我就是對西洋的玩意比較有興趣,兩本(如果我沒記錯)世界文化史翻得爛爛,還得用寬透明膠帶把書皮固定住。
當時,我完全不知道大學還會再讀一次世界文化史。有次大學期末考前,我跟好友喬依斯約好在宿舍地下讀書室唸英文版的世界文化史,即使面前擺是彩色銅版印刷的精美進口書,小小的英文字讓人(我)眼皮愈來愈重。再次恢復意識是在凌晨一點多,口水還留在書上,也不知道那時是哪根筋斷掉,後來就這樣直接上床睡覺。該科後來還是順利過關。
所以該唸書的時候還是要乖乖唸書,因為有天哪根筋斷掉的時候就用的上。
大學之後就跟中國歷史更是漸行漸遠,一直到阿火跟我說:「最近有本很好看講明朝的歷史故事書欸。」《明朝那些事兒》這個從部落格崛起的故事作者是名為石悅的公務員(筆名當年明月),他喜歡歷史,覺得歷史可以寫得很精彩好看,於是詳細考證後寫了這個朝代的故事。
共有7集,聽說到書的後部他說很多歷史都查證了幾個月才寫出來,而且他是每天都寫,不容許自己間斷。我心裡一方面很敬佩這位歷史學家兼作家,一邊不禁想到《卡薩諾瓦是個書癡:寫作、銷售與閱讀的真知與奇談》這本書講到的很多作家都是在公家機關上班,這邊又多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作者除了詳細考證外,還在史書不足的地方做了推理,在事件紀實之外做了評論,而且很多還是幽默的評論。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屢屢噗哧。下面列幾個第一集中的例子來說:
朱元璋聽說附近有幾個隱士很有才能,就派人去請。而「所謂隱士,是指神龍見首不見尾,別人已經吃完午餐,他還在洗臉的那種人」。讓我想到研究所時期的日子,應該可以稱上是隱士。
朱元璋推翻元朝,作者比喻為一場比賽:
「讓我們看一下雙方的選手,現在我們先歡迎元朝選手,元順帝出場!
下面請元順帝用一句話表達他現在的心情。
元順帝:就剩一句啊,那我說了,希望對方選手下手輕點,我怕疼。
現在請朱元璋選手說自己的感想,哎,朱元璋選手哪裡去了。
喔,我們找到他了,他正在磨刀,那我們就不打擾了。
現在比賽開始!」
在明朝有名的白溝河戰役,藩王之一朱棣(成祖)起兵攻打他姪子惠帝,在即將兵敗時起了一陣狂風,把皇帝大將的帥旗吹斷了,皇軍驚恐不已,朱棣順勢放火、發動總攻擊。因為那陣風,朱棣僥倖得勝。作者評論皇帝應該從此戰得到了不少教訓:
「一、李景隆(大將)的確是軍事蠢材,應該像扔垃圾一樣扔掉。二、環境保護是個大問題,應該多搞點綠化,防止大風揚沙天氣的蔓延。三、旗杆應該換成鐵製,不可偷工減料。」
愛看權謀厚黑,或是兵學推演都可以在當年明月的故事中得到滿足。在戰爭中各種戰術的運用,名將之所以比別人厲害的重現分析,頗有閱讀《銀河英雄傳說》的過癮。只是讀歷史更過癮,你知道這些人的的確確存在過。
現在進度到第三集,讓我趕緊繼續看下去。
P.S阿火剛剛丟我MSN: 「下次見面來討論劇情
討論明史
聽起來真高級
挖哈哈哈」
聽起來還真的很唬人勒X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