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學。閱讀 (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女祭司.jpg 

《女祭司》(Lady Oracle) 是一個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19歲之前過重的瓊被朋友欺負,甚至被母親嫌惡,在終於成功減重後她過得並不是「從此以後幸福快樂的日子」。過去的記憶、感覺仍纏著她,還有恐懼,害怕著會被周遭的人發現自己不堪的過去。

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讀過幾本她的小說,我最愛的依舊是
《盲眼刺客》
。譯者謝佳真,她學的是財金、國貿,但最後選擇了翻譯這份工作。

 

前陣子看完《美女上錯身》(Drop Dead Diva)第一季影集,女主角便是一個聰慧、豐滿的律師,裡面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討論世人對肥胖人士不公平的對待與種種偏見,為什麼胖不能也是美麗?鼓吹著自由的個人主義只能是形而上的,不包括食量與體型?

瓊母親的責罵與輕蔑只讓瓊吃得更多以示抗議,她的肥胖在母女關係中代表著抗爭勝利。然而這個勝利也讓瓊一輩子活在胖子的靈魂與秘密中無法掙脫。她覺得自己不如人,習慣在伴侶與朋友面前隱藏真實感受與痛苦。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朝那些事兒.jpg 

《明朝那些事兒》 肆到柒集我就這麼狼吞虎嚥到完結篇,過程依舊充滿樂趣。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戰場上的蕩氣迴腸,四五百年前的英雄、政治家、亂臣賊子這些在記憶中扁平又模糊的歷史人名被給予了血肉,立體了起來。

上網找了作者石悅的採訪與照片。他是法律系畢業的,職業是海關公務員。在採訪中,他說每天都寫至少三、四個小時,其他什麼都沒做,也因為久坐沒運動所以發福了。但是我覺得沒關係,只要有才華就好。XD

石悅.jpg 

照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寫到了明朝末年,南方流寇四起,北方有皇太極的侵略,內部災荒四起,國庫空虛,遍目皆是凋敝。這段歷史看起來要說有多愉快是不可能的,石悅說:

「一直以來,幽默的並不是歷史,只是我而已。」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直搗蜂窩的女孩.jpg 

《直搗蜂窩的女孩》 是千禧年系列第三集小說,封面介紹「拉森傳世之作完結篇」。這系列第一集《龍紋身的女孩》的瑞典版改編電影,之前在台上映,同時好萊塢版也開拍了。作者史迪格.拉森,譯者顏湘如。

技術上來說,這本並不是完結篇,據說第四集作者寫了一部份。酪梨壽司之前發噗問大家會希望出版社出版這部份,還是會希望找人把故事寫完,或者完全不要出版。

出版作者的遺作當然是件美事,只要出版社標明哪部份是作者原稿,哪部份之後是代筆作者,我就沒意見。但也許更有趣的作法是分開出版,作者的第四集遺稿單獨出版,接下來讓讀者選擇劇情發展線。

例如有人喜歡多看莎蘭德繼續探險的戲份,這版第五集是
(A)

希望看小偵探布隆維斯特與費格蘿拉的愛情戲是第五集(B)

希望看莎蘭德、布隆維斯特與費格蘿拉的三角戀情是第五集(C)

讓讀者依照喜好選擇續集,甚至可以來個討論區,看哪版第五集的作者比較會講故事。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毛地帶_上.jpg 

《不毛地帶》(上) 作者山崎豐子,譯者王蘊潔。這部是繼《白色巨塔》、《華麗一族》之後,山崎豐子作品被改拍成日劇的原著巨作。帥哥唐澤壽明飾演主角壹岐正,他是職業軍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戰敗後,被抓去俄國勞改。

中間雖有過一次機會可以被遣送回國,結果竟然因為他的識別証上寫著國籍:朝鮮,而他也一直沒注意,就這樣又多勞改了幾年。這告訴我們,身份文件上面的資料還是要再三確認阿。

 

值得一提的是譯者王蘊潔,她譯過了很多日本文學的好書。另外有個譯者圈熟知的身份:綿羊,她開了一個部落格綿羊的譯心譯意,裡面討論的都是翻譯遇到的各種問題、心得,也是譯者圈熱絡的交流網站。看到這三本厚厚的大部頭書,還有劇情中一大堆商業的專有名詞,真的是很佩服綿羊的毅力與功力。

 

主角壹岐正是個傳統剛正不阿、富有才能的軍人,他受同袍下屬尊敬、長官提拔。44歲終於被蘇俄遣送回國,在家休息兩年後,受近畿商事董事長強力延攬,進入商業界打滾。以壹岐硬梆梆的個性,回籠當職業軍人還可能獨善其身,拒絕去做不公不義的事情。但,在無所不用其極以獲利為終極目標的商業界,真的適合他嗎?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朝那些事兒(參).jpg 

明朝那些事兒()

第三集從明英宗朱祁鎮從人質皇帝的身份復位開始,以武宗朱厚照駕崩結束,講述了645位皇帝的歷史。這五位皇帝以朱祁鎮的人生最為坎坷,他被蒙古人抓去當人質,在塞外吃得不習慣、穿不暖;費盡千辛萬苦撐到回京,卻被親弟弟囚禁起來當囚犯。平常生活所需匱乏就算了,他唯一的娛樂是坐在樹下乘涼,所有的樹卻被弟弟下令全數砍得光禿禿,真的有夠心酸。

 

這五位皇帝中最愛玩的是朱厚照,平常在宮中不顧朝事玩耍還不夠,他心血來潮還要來個落跑皇帝,跑出關外去找敵人打仗。在寧王(藩王)造反的時期,他逮到機會終於可以跑到風光秀麗的南方釣魚。這個愛玩的皇帝當然也愛美色,只是口味特殊,他不愛年輕貌美,卻愛結了婚、甚至大肚子的女人,其他種族(洋妞?)的美女他也有興趣。

 

最軟弱的是憲宗朱見深,他是朱祁鎮的兒子,本來貴為太子。但朱祁鈺(朱祁鎮的弟弟)即位之後就想盡辦法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朱見深因此流亡了五年。在這五年之間陪著他的只有大他17歲的萬宮女,在朱見深即位之後這個陪著皇帝成長吃苦的萬宮女變成了萬貴妃。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朝那些事兒_1.jpg 明朝那些事兒_2.jpg 

《明朝那些事兒》第一二集

在求學時代,歷史算是我相對(關鍵字)擅長的科目。朝代更替、英雄崛起在某種程度上讀起來比較有故事性,即使我們的歷史課本並不十分生動有趣。地理,尤其是中國省份、各大城市,對我來說都是抽象的紙上談兵,沒有機會實際踏足大陸,背過了考試完就還給老師,現在連山西在陝西的東邊還西邊都不知道。

小時候家裡買了一套中國歷史的漫畫,圖像化對記憶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到現在,記住的東西只剩下「酒池肉林」、「焚書坑儒」類似性質(都不是重點)的畫面。高中讀世界文化史,不知道是小開紙張的特殊尺寸,或是紙質較光滑富香氣,或是我就是對西洋的玩意比較有興趣,兩本(如果我沒記錯)世界文化史翻得爛爛,還得用寬透明膠帶把書皮固定住。

 

當時,我完全不知道大學還會再讀一次世界文化史。有次大學期末考前,我跟好友喬依斯約好在宿舍地下讀書室唸英文版的世界文化史,即使面前擺是彩色銅版印刷的精美進口書,小小的英文字讓人(我)眼皮愈來愈重。再次恢復意識是在凌晨一點多,口水還留在書上,也不知道那時是哪根筋斷掉,後來就這樣直接上床睡覺。該科後來還是順利過關。

所以該唸書的時候還是要乖乖唸書,因為有天哪根筋斷掉的時候就用的上。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蒲生邸事件.jpg 

《蒲生邸事件》在封面底頁介紹這本書為「推理、歷史、科幻、戀愛四種小說的混合體;可以說娛樂小說女王施展了全方位手藝。」果真有這麼厲害?作者宮部美幸,譯者劉姿君、王華懋、婁美蓮。

首先,以「事件」為題,書名下方大大地寫著「日本推理文壇最耀眼的天后」,光這兩點就讓我在還沒翻開書前設定它為推理小說。這個謎題是在昭和年間的二二六事件中自決身亡的蒲生大將,是自殺或是他殺,check。但故事一直進展到第324頁,等於是過了一半才出現推理小說的關鍵字:「這是殺人事件。」

 

這句話帶來了錯誤期望:接下來主角一定是像金田一或柯南,抽絲剝繭後揭露兇手吧。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智的孩子.jpg 

《明智的孩子》作者Angela Carter,譯者嚴韻。這本小說是我所讀第三本Carter的小說:第一本是《馬戲團之夜》,第二本是《魔幻玩具舖》。每一本都是無法錯認的Angela Carter風格。她是當代重量級的小說作家,作品中的能量狂放到爆炸,也許這解釋了她的小說中總會發生大火的原因?

她的小說經常被歸類為魔幻寫實,這名詞的定義為「在現實的劇情與背景設定中突然發生的奇幻或魔幻要素」(Jeremy Hawthorn)。這個創作手法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另一個關鍵字是奇幻,在奇幻故事中,讀者會被懸在自然與超自然解釋中,猶豫懷疑著書中的情節到底是真是假,其中一例便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不管是魔幻寫實或是奇幻,都有一個重要的目的:

 

藉著顛覆(Subversion)達到自由解放的效果。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nterpreter of Maladies.jpg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繁中小說翻譯《醫生的翻譯員》 內有介紹與試讀)是作者Jhumpa Lahiri的第一本出版作品,這本內含九篇短篇小說的處女作獲得了2000年普立茲獎、最佳美國短篇小說獎(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歐亨利獎(O.Henry Adward)、紐約客小說新人獎、海明威獎。

作者的名字透漏了她的背景,她父母是移民英國的印度人,在Jhumpa幼年又移居到美國紐約。她研讀的是文學創作與文學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她之後出版的The Namesake  (繁中小說翻為《同名之人》) 有被印度寶萊塢翻拍成電影。我是因為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才對這個原著作家燃起興趣。這邊也要謝謝Katherine的大力推薦。


 namesake-poster-1.jpg 

 

小說內的九個短篇,我閱讀的順序是看篇名、以及在過了第一頁之後會不會想繼續讀下去來決定。發現每一篇我只要開了頭,就會忍不住想知道主角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關心故事是否會以喜劇收尾,沒辦法把書擱下。唸過文學創作的作者果然功力不同?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nvention of Solitude.jpg

《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中文書名:孤獨及其所創造的)這本原文小說是圖書館架上的新書。在圖書館內完全沒有人翻閱過的書籍對我有種不可言喻的吸引力,像是撿到便宜,不借白不借。內含兩篇小說,第一篇"Portrait of an Invisible Man"描寫他父親辭世,他回憶父親過去的點點滴滴,還發現了家族的秘密。這篇我在通勤途中每天看幾頁,沒有明顯劇情線,中斷也不會覺得討厭。到了第二篇"The Book of Memory",意識流的敘事方法實在很難跟上,所以我很乾脆的放棄了。

作者Paul Auster在一個禮拜天早晨接到父親過世的通知,他馬上決定必須要寫一篇關於父親的回憶錄。他的父親可以說與他是一道光譜的兩個極端:他父親每天時間到就上班、下午回家吃飯睡午覺,之後再回去工作到天黑;腳踏實地,相信做生意賺錢是保證生活無虞的最好方式;認為想要靠寫小說填飽肚子的人只活在空中樓閣。
 
父子的關係疏離,彼此都無法瞭解對方活在什麼世界中。他們各自認為的真實,對另一個人來說是虛無飄渺的。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星期六.jpg 

《星期六》(Saturday)  作者Ian Mcewan,譯者夏欣茁。這本書名讓你想到什麼?從禮拜五夜晚的解脫狂歡,週末的愉悅在星期六到達巔峰,在禮拜天呈現下滑走勢,落到上班日前一夜的低盪谷底。即使想要好好的把握這天,結果通常都是莫名其妙的讓時間溜走。

所以,看到封面下方寫著:「只有生命跟這個星期六,過了就永遠不會回來!」有種奇妙的感覺,像是被逮到浪費生命。

作者Ian Mcewan寫的另一本《贖罪》,有被翻拍成電影,由有著靈性氣質的綺拉奈特莉主演,我對電影中她穿的那件飄逸的深綠色洋裝念念不忘。這兩本小說帶出了類似的主題:人生的真實到底有多真實?

日常生活中總是充滿了一個個的突發事件,挑戰反應神經與EQ,能處理、忽略的過去了,剩下的是壓在心上的大石。常想,如果這些煩惱能消失有多好。事實上是,這些煩惱並不需要消失,當更棘手的問題發生,或當人生出了軌,那些本來以為的煩惱突然也舉無輕重— 你以為的真實變得虛幻,而惡夢般的處境卻變成了真實。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卡薩諾瓦是個書癡.jpg 

《卡薩諾瓦是個書癡:寫作、銷售與閱讀的真知與奇談》光書名與主題就狠狠打中了愛書人的胃,這位卡薩諾瓦(Casanova,人名,在英文已成為名詞,意為花花公子)跟書又有什麼關係?這本書像是百科全書,由古至今旁徵博引解答了我很多對於出版業、閱讀、寫作的疑問,同時,也破除了我許多迷思。 

作者John Maxwell Hamilton,是記者背景,現在是個大眾傳播學院的主任。譯者王藝是北京大學畢業,現職歷史文化史研究。

在大眾的想像中,作家是自由工作業者,意思是可以穿著棉褲(穿出門逛街不OK)、不刮鬍子、不用在意有沒有狐臭的在家裡晃來晃去。這種自由是很令人嚮往的(畫面皆否)。作者點出,如果以為作家不用上班就是快樂的,那就跟以為小鳥在枝頭上吱吱叫就是快樂的一樣(愚蠢←作者沒寫出來)。

當然首先作家要面對的問題是:賣不賣得出去,與賣出去的夠不夠填飽肚子。「沒能力養活自己,可以作為對一個心甘情願掙扎於寫作的純文學作家的經典定義。」(p. 61) 這定義真是一針見血。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垂死的肉身.jpg 

《垂死的肉身》(The Dying Animal 作者Philip Roth,譯者李維拉。以第一人稱觀點出發,寫得是一名男性教授(大衛)迷戀名為康蘇拉的女學生,她迷戀她完美的肉體至無法自拔,不安、佔有慾折磨著這個離過婚且嚮往自由的情場老手。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性感已經蠱惑了這個62歲男人的靈魂,她對於操控別人一點興趣也沒有,這種不確定感反而讓大衛更想佔有她(人類犯賤的本質?)。

大衛是社會上的黑羊的發言人,他反對使人不自由的婚姻、鼓吹解放過的人性。他觀察那些
60年代因避孕藥發明而開始性解放的女孩們,她們擁有的新權力與掀起的革命。

相對於大衛獵豔的這些年輕肉體,六旬的他在衰老中。對於死亡他說:「駑鈍是必備的態度。」
(p. 44)

即使我曾經站在病床旁邊、嗅過死亡的氣味,我還是無法想像自己正一天天接近死亡。當然我有
過自己有天所有的感官不再作用,成為無生物,但如果我真的知道,也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在憂慮在意小事。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沒瘋,一起回到1900年生活吧!.jpg 

《我們沒瘋,一起回到1900年生活吧!》這本書名翻譯相當口語活潑,一瞥到就被吸引。英文原書名其實挺有味道的:See You in a Hundred Years。這是一對夫妻與他們不到2歲的兒子一起回歸1900年農業生活的記事,為時一年的計畫要結束前的最後一晚,他在要吹熄蠟燭前對妻子說:「100年後見。」

譯者江芸,曾在《中時》、《中晚》當編譯,《天下》副主編,現在專職翻譯。有過很多的譯作,但好像我都沒有讀過。

美國人似乎比較有實驗精神,從我讀過的
《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到之前看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美味關係》,都是為期一年的實驗。前者是實驗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什麼都不採購,我還因為此書身體力行實行了一年的不買計畫,只是我的必需品名單比作者的寬鬆很多(有興趣者請看這篇梭羅與我:喬安納可不可能一年都不買 )。後者是一個在辦公室小框框工作的上班族,想要做一些自己真的喜歡的事情,所以在365天內把Julia Child厚厚的食譜內所有的菜都煮完。

回到這本回歸農村生活的書,其實是有點令人不忍卒睹,真的有必要把自己逼到這麼困難的處境嗎?沒有電力、自己種自己吃、不能用化學肥料所以菜被蟲吃光光、養羊才會有奶喝、交通需要駕馬車、不能刮腳毛、沒有隱形眼鏡或是衛生棉與尿片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卜洛克的小說學堂.jpg 

《卜洛克的小說學堂:四十七講》的英文原書名為Telling Lies for Fun & Profit (譯者劉麗真),寫小說是為了好玩跟賺錢而說謊?為什麼Lawrence Block這位多產暢銷作家要這麼說?

這本書是他為《作者文摘》寫的專欄文章集結成書,在文章中讓卜洛克迷多少窺見了他的生活與創作過程。相較於
Paul Auster《失意錄》中痛苦的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要看這本書我寫的閱讀筆記,請按《失意錄》:不想上班),Block表現出來的是一派輕鬆,他最短的紀錄是3天完成一本小說(!),還有很多本賺稿費的書是寫完就投稿出去,根本連校稿重寫都沒有。

Block
以老師的姿態,配上一些與虛擬學生的對話,試著為後進提供忠告建議。從心理狀態到技巧都有涵蓋在內,當然也可能是他想不出來下期專欄的內容,能擠的他都擠了出來。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意錄.jpg 

《失意錄》猛然一聽讓人以為是跟失憶有關,但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明顯的沒這個問題,他回憶了當學生一直到30幾歲坎坷的歲月,紀錄了一個只想寫作、不想做工作的作家所會面對的問題。

譯者梁永安,他是我最喜歡的譯者之一,譯作有我最喜愛的小說《盲眼刺客》
(作者Margaret Atwood)等書。

保羅的生活一直都是勉強過得去的狀態,因為不想被工作綁住。這個特性最淋漓盡致的例子是他決定結婚後,想要改變過著穩定的生活,但開始找工作了之後,他卻又回絕了一個全職的工作(好像是編輯),選了兼職的。但過了7個月後,他就辭職了— 這是他求職過程中最長的工作經歷。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聖誕節的回憶.jpg 

《聖誕節的回憶》 (A Christmas Memory)其實是一短篇自傳小說,和其他兩篇一起被收錄在這本小書中,分別是〈特別的聖誕節〉(One Christmas)、〈感恩節的訪客〉(The Thanksgiving Visitor)

封面真的很可愛,是
Truman跟他的阿姨在放風箏,旁邊還有一隻叫昆妮的小狗。繪者宋佩,他選用水性色鉛筆繪圖,真的很適合這本書清新的風格。書中也佐以大量插圖,可惜的是除了封面之外,其他插圖都是黑白印刷。譯者柯倩華,他的經歷沒有特別介紹。但她與繪者在書後皆有撰寫對於這本文集的感想。

讀了這本自傳性小說,對於卡波提(
Truman Capote)這個作家的成長背景瞭解許多。他的其他著作有《第凡內的早餐》《冷血》。Truman從小因為爸媽離異,被送去母親家的親戚同住。在那兒,他的最好朋友是一個60幾歲的阿姨,和一隻生命力強的橙白色小狗。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詩的主角是老人們,他們說:「世事萬變,我們一個接一個逝去。」(line 2-3)

他們說:「美麗的事物都會流逝,就像水流一樣。」(line 8-9)

這兩句有沒有很像
Robert Frost的詩” Nothing Gold Can Stay”?(下方有全詩) 留不住任何一個耀眼的事物,所有一切的美好都將逝去。

Frost
是平鋪直敘把這個感慨講完,但葉慈的詩中有個敘述者,他看著這些老人在水邊欣賞著自己。這個意象來自於Narcissus在水邊自戀,最後掉到水裡變成水仙。

感嘆著年華逝去的只會是已經失去了年華的老人,講「想當年」的也是老人,所以好漢還是別提當年勇阿。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詩是敘述者(這邊我假定就是葉慈本人)、他愛的女人與其美麗的友人,三個人的聊天對話實錄。他們聊到了三件事情:寫詩、美貌、愛情;這三件事之間有重要的共通點,就是都受了「亞當的詛咒」(詩名)。

亞當在伊甸園中偷吃了蘋果被上帝驅逐,他的生活從本來每天到處玩耍變成要自食其力(這不就是孩子長大必經的過程嗎?)辛勤耕耘才能讓自己與夏娃溫飽。

我們身為他的後代,也是逃不了這個宿命,什麼都要努力耕耘才有收穫。葉慈說寫每行詩可能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只是看起來似乎很容易;要想出那些音韻,需要費多少的功夫,但卻經常被銀行家、老師、教士與殉道者覺得詩人是閒閒沒事做的人。(第一詩節)

然後那位美麗的友人也說了:「雖然學校沒教,但身為女人就是知道: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第二詩節)

接著葉慈扯到愛情這話題上,說戀人們費功夫從美麗的古書中引用詩句來取悅對方,真是一點用都沒有。(第三詩節)其實他這段話是針對他愛的女人(很可能就是
Maud Gonne)說的,告訴對方他的受挫感。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有位老師唸了這首詩,我覺得他唸得很棒囉~

這首詩頗是語焉不詳,但也因如此,所以讀者有很大的空間自由詮釋。此外,音韻與文字優美更是不用說啦!(但是等下還是要說一下)

詩間瀰漫著一種作夢般的半夢半醒,搭配著寂寥的氛圍。第一句當敘述者哭泣時,月亮對鳥兒低語。這邊的月亮也不是挺開心,他希望鳥兒能帶來愉悅與撫慰,因為路還很長,而我的心思無處宣洩
(line 2-3)”…there is no place to my mind”的用法挺特別,google了一下似乎只有葉大師這麼用,通常no place to後面都是放動詞,這邊卻是用名詞。

“No boughs have withered because of the wintry wind,

The boughs have withered because I have told them my dreams.”

樹枝並非因冬風枯萎;樹枝枯萎是因為我告訴他們我做的夢。

什麼樣的夢
/夢想會讓樹枝枯萎?枯萎有種喪失希望的感覺,讓我想到的難以實現的夢想、或是時機已錯過、不可能再實現的夢想。

第二、三詩節,詩人在睡夢中,想起了他所知的落葉滿鋪的小徑
(line 9)、種滿蘋果的小島(line 12)、沉睡的國家(line 17),與那愛克特山(Echtge,愛爾蘭名山)裡溪流旁的鳥兒(line 22)。我猜想他想起的這些地方都是愛爾蘭的景色,詩人是在擔心他們獨立的夢想永遠無法實現。

我特別喜歡詩中一些矛盾的修辭:
” the sound/ Has made them so happy and hopeless, so deaf and so blind/ With wisdom”。表面上不合理,但卻是真實又動人。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