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們設定的旅行方式是走背包客路線,如果能開伙就自己煮,然而旅行是為了體驗,當然如果有很想嘗試的餐廳也會去大吃一餐。為了要清楚錢都花到哪去了,嚴格執行每天記帳。

說書人對金錢數字超有感,晚上記帳時連小數點後兩位都記得清楚,甚至過了幾天後還能背出前兩天的花費,可見對金錢有不安全感不見得全是件壞事,就像筋骨僵硬其實很適合練瑜珈,因為只要一點點伸展就超有FU。如果有隨便就可以把腳放在脖子後面的天賦,哪裡還會想去練習呢。

整趟旅程中,伙食最省的地方是歐洲。什麼?不是印度也不是南美洲嗎?以我們的經驗真的不是。

在印度大多住旅館,沒有廚房可用,幾乎都外食,而感覺還衛生的餐廳價位大約與台灣大吃差不多。我們因為腸胃不適,吃了很多餐的泡麵所以有省一些。南美洲預算爆表,祕魯與厄瓜多只要是觀光客多的城市,外食並不便宜,有些地方甚至一份餐點要兩三百元,我們常常兩人合吃一份,幸好國外餐廳沒有低消的限制。
 


在印度與南美洲省不下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無法自己開伙,食材也取得不易。在印度的菜市場蒼蠅如蝗蟲,擺在攤子上的肉品是黑色的,因為上面佈滿了肥大的蒼蠅(不誇張),我們只敢買水果與蔬菜。南美洲的超市裡,菜根泡爛或發霉的洋蔥都在賣,慘白的肉品看起來不新鮮。

在歐洲我們三天兩頭逛超市,陳列架上大朵盛開的洋菇、比台灣買還便宜的櫻桃、1公升不用1歐元的果汁(自己加氣泡水超好喝)、整排的優格、圓的扁的方的麵包、醃好的羊腿排,甚至還有現成的烤雞與肋排,採買一次可以吃好多餐。我們曾買過特價2.99歐的半隻烤雞,折合台幣約90元。


7個月中,我們的體型就像氣球一樣忽胖忽癟。我在印度瘦到高中的體重,在歐洲胖了起來,到了南美洲又癟了,最後到美國又鼓起來。回到台灣之後覺得什麼都好吃,然後就一路從那時吹氣到現在了(ㄟ害)。

(照片攝於巴黎Airbnb,自己煮的早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背包客 伙食費
    全站熱搜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