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來台灣之後,我們找了一條淺綠色小毛巾當擦碗布,雖然它材質標示是100%純棉,表層彷彿有層膜,並不十分吸水。每次洗完碗,用擦碗布把碗盤表面大部分的水吸乾,直接擺回櫃子裡或架子上。

以前的我會在租處把碗盤放在檯面上風乾(因為沒有烘碗機)。現在住的地方有烘碗機,但不知為何已年久未使用,只是拿來放碗盤。老家的烘碗機似乎也變成了碗盤的家,洗好的碗堆上去,永遠都是滿的狀態,要用時直接從裡面拿。
 

旅行到歐洲,發現所有的民宿廚房都會掛一條棉質的擦碗布在牆上,約小領巾般大小,純棉的材質在洗過之後質感有點粗糙硬挺,吸水力相當好,碗盤擦過已然全乾,可以直接收進櫃子。

因為這樣的收納習慣,他們的廚房總是整齊乾淨,小歸小,卻沒有任何壓迫感。

「為什麼台灣沒有用擦碗布的習慣呢?」說書人。

「可能是......台灣在亞熱帶,比較容易乾?」話出口就覺得不對勁了。「可是歐洲其實比較乾燥耶。」我修正。


煮好飯,洗完碗後通常都已經恨不能逃離廚房,哪來的時間還要擦碗?以前的我大概是這樣想的:反正都會乾的,反正下一餐就要再用,反正......。

然而,在沒有人說服或勸說之下,我們改變了習慣。雖然舉無輕重,卻改變了生活的品質。

現在每次離開廚房前,井井有條。每次走進廚房時,神清氣爽。

歐洲旅行的那段期間,他們生活的品質給了我們震撼教育。戶外草地上愜意地曬太陽,鋪上野餐布,從籃子中拿出食物與啤酒。我望著他們家中的裝潢與擺飾發呆,為什麼會如此悅目?到底哪裡不同?如果是我,會這樣整理家嗎?

(我瞭解歐洲長久以來在歷史與經濟地位上佔優勢,這邊想討論的,是我們也做得到的細節。)

長久以來到處租屋,有桌有床有廚房就能度日,也有一年是睡在木板地上。我總是想著,哪天有自己的房子了,我想要有個開放式廚房、簡單的中島、很大的木桌、很少的雜物。


那天還遙遙無期,我的生命卻一天天過。

所以,先做能做的,從生活周遭開始減少雜物。工作一段落,把整理環境作為休息與活動。剛回國時,還因為催促說書人整理架上她的雜物發了一頓脾氣,隔沒幾天她就火速整理好了(感謝她的配合)。

即使只是有限的變化,我也愈來愈喜歡每天身處的環境,愈來愈享受我的生活。

 

(照片攝於法國Airbnb民宿,好喜歡這間照料得宜的百年老房子與主人的品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