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個朋友問:「為什麼印度這樣的地方,出了這麼多聖人?」


我想,就是因為印度是這樣的地方,所以能在之中找到自己的步調、游刃有餘的人,便是非常人。                                                                                                                                                                                                                                                                                                                                                                                                                         

在印度,每天都面臨不同考驗。身為菜鳥,出門就呈現戰鬥模式,走路似行軍,所有觸角全是向外探索與感知。

禪是這麼說的──「靜中功夫十分,動中才有一分;動中功夫十分,睡夢中只有一分;睡夢中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臨頭時,又只剩一分。」我想,八苦交煎,大約就是生活在印度的感覺。

五顏六色的衣物、公車、建築,喇叭、人聲、車聲不絕,身邊圍繞小販、掮客、乞討者。被注視、被推擠、被搭訕。於是,呼吸急促、腳步忙亂、心臟突突跳。

空氣濕度88%,氣溫31度,穿越馬路虎口,跳上下一秒就即將啟動的開放式公車(沒門也沒關窗,只有下雨天窗子會關上),一路上車子突起暴停,光要維持平衡就耗費大量精力。

沒一刻消停。我灌下好幾口印度這口烈酒,嗆的頭昏眼花、腸胃翻滾。所有自以為的修持,全跟著下了沖水馬桶。

第七天,我終於放下掌控的企圖,放棄往外觀察的高度警覺。吃了秤陀,決定讓一切自然發生。來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電影《金盞花大酒店》說:「印度像浪潮,你不能對抗,只能隨它起伏。」(好喜歡的茱蒂丹契口白)

放慢了腳步,觀察呼吸,就在這裡。不驚、不怖、不懼。


 

那天,我們出發尋找泰戈爾故居,果然如大家所說不好找,迷路了。躲進路旁的銀行,試圖用手機上網卻沒有收訊。一位阿伯靠了過來問要找什麼。

旅遊書與大家的經驗,都諄諄告誡這些主動要幫忙的人通常大有問題。於是我們抱著戒心,跟她說沒事,轉去旁邊問別人。

結果問了一圈沒人能回答,只好再回去問阿伯(那時,好糗)。阿伯招招手要我們到外面,拿了一張紙與筆,畫起了地圖,用清楚的英文解說路線。我們謝過了再謝,按圖索驥,順利地走到了目的地。


 

在泰戈爾故居中,一腳踏到百年前的歷史中,時間的流沙彷彿變慢動作緩慢簌簌流下。這位大鬍子文學巨擘造訪過30多個國家,家中收藏了許多珍寶畫作,彷彿小型博物館。其中一個展間,便是展示玄奘的生平事蹟。

玄奘哥是我與說書人心目中的背包客史祖。唐朝出國需要申請相當於護照效力的文件,玄奘哥沒能申請到,決定偷偷闖關。從長安出發,繞到新疆、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後從印度西北邊入境,再橫越北印,到達東北邊的加爾各答。

1300多年前,西元600年他隻身一人出發,沒有鞋、登山背包、Goretex雨衣、防蚊液防曬乳,就只有草鞋、竹架背包上面吊著香爐(我猜想是為了驅趕蚊蠅),語言不通更沒有Google翻譯。路上也不乏遇到騙子打劫之徒。就算水土不服,也沒有漢堡王麥當勞可以選擇。

到了印度(天竺)之後,他在那兒讀經與學印度文十多年,而我卻到了印度不到十天就想落跑了。

只要想到他,就覺得路上遇到的苦實在不算什麼。他所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經》也是旅行途中遇到挫折時,我時常在心中默念的經文。

 

(照片攝於泰戈爾故居,持續擴建中)

 

 


 

 

 

arrow
arrow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