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250850_small.JPG

出發前半年,我們才拍板決定要做這件事。在下定決心前一年,像是打地鼠般,「出發」的念頭冒出來,用「以後去」的槌子打下去,過沒多久總會再來一次。

環遊世界一直是說書人的夢想,從小在路上看到背包客,她目不轉睛直盯著瞧,想像著他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有時遇到外國人,她會衝過去,說:「How are you?」等對方回答:「Good! And you?」她就接下一句台詞:「I am fine.」

「然後呢?」我問。

「然後就不知道要說什麼了。哈哈!」她回答。

 

她努力跳上工作這個滾輪跑呀跑,為的就是這個目標。乘著動能,她跑得飛快,但久了便不知道如何停下來。「再多賺一些吧!多了總是比不夠好。」「如果出去把錢花光了,回來要怎麼辦?」只好繼續跑、繼續想著,就這樣五年過去了。

我回想不起來從何時開始就有環遊世界的念頭,它如此自然地烙印在腦海中。「應該每個人都曾有這個夢想吧?」我這樣相信。要選擇的是如何完成這件事,學達爾文搭船,還是買環球機票?自己去,或與伴侶同行?30歲,還是60歲去?

 

在厄瓜多的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我們從主島Santa Cruz搭小遊艇至Isabela島,船家一聲令下,大夥兒爭先恐後上船,為的就是搶那最穩當的位置──船尾馬達邊──勝出的是60多歲的美國老夫妻。時逢12月的浪大季節,遊艇像是逃命的兔子,在一望無際的藍色平原上跳啊跳,沒間斷地跳了2個小時。

 

我注意到那對老夫妻是因為那位阿伯的氣定神閒。在還沒啟程前,身邊乘客與他攀談起來,講的是害怕風浪大。阿伯回了句:「我想會沒事的,暈船總不會是最糟的事。」接下來一路,他閉目養神,嘴邊還掛著一抹微笑。當時是他們的第三個月旅程,預計一年環遊世界。

 

在厄瓜多首都基多(Quito),我們在旅社遇到一對同樣是60幾歲的英國老夫妻,從五年前退休後便開始到處旅行,當時(2015/12月)是他們旅行的第三個月,踏足巴西、波利維亞、祕魯、厄瓜多,而計畫繼續旅行至2016年3月。

 

因基多位於海拔2,800公尺,大嬸因高山症而頭痛地睡不著。我們給了她房號,請她若是不舒服時可以來敲門。大嬸堅持藥物對身體有負擔,決定要慢慢適應。

 

另外,還有兩位新加坡的女生,她們也是辭掉工作,進行大旅行,前陣子其中一人在阿根廷被偷走了小背包,但旅程沒有因此而停止。其中一人攝影技術極好,上個月看到她們分享南極洲的照片。看著照片中那些東倒西歪的、觸手可及的企鵝們,我幾乎可以想像她們的感動 (雖然只能想像,但大腦常常就會信以為真)。

 

當夢想的衝動來拜訪時,我們總會直覺地給它吃閉門羹。有太多的理由不去做這件事,有太多的恐懼與不安(不管是自己或是周遭的親朋好友)提出要求,用軟的用硬的,要我們留在原地不輕舉妄動。

 

我很熟悉恐懼感,習慣躲在地洞裡,朦朧地聽著、遠遠地偷看著外界發生的一切。在這次出發前,我想到《戀愛沒有假期》(The Holiday)電影中的對話,老人問女主角(凱特溫絲蕾飾演):「我真是搞不懂妳!明明是電影中的女主角,為什麼總是以為自己是女配角呢?」

 

每個人都該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於是我讓滿頭包的地鼠從洞中出來,曬曬太陽,睜眼好好瞧瞧這個大千世界。

 

 

 

*同場加映 Duncan的第一場公開演講,主題是「選擇:我們沒有時間浪費在不好的感覺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6EFJwsEuVg&app=deskto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