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中談吃  

《窮中談吃》才體會自己上半輩子對於吃這件事的確太不經大腦。家中從小的飲食習慣、離家之後依賴外食,很多食物我沒有吃過,也從不計較到底美味與否,只求填飽肚子。

即使上台北後造訪了不少遠近馳名的餐廳,但倚賴我粗淺的飲食經驗,只要是端上桌的都足夠讓我全盤接收、心滿意足;也說不上來這家和那家有什麼誰勝出誰居後,烹調的功力與佐料的搭配有什麼差異。畢竟,我只會煮青菜,又有什麼資格對他人品頭論足呢。

然而,誰說一定要能畫出池塘中層層色彩與重重疊影的才能欣賞莫內的《睡蓮》?誰說要會兩隻手彈奏不同音符才能欣賞蕭邦的波蘭舞曲《英雄》?要是個大廚師才能決定喜不喜歡今晚上桌的麻婆豆腐?

一年多前,我決定培養對吃的知識與品味,在吃東西時投入更多的覺察。看什麼就會像什麼,吃什麼也會像什麼。


朋友從小就生長在美食主義之家,父母對於食材的新鮮與美味要求嚴格,他家買的魚總是鮮美肥大(3公分厚的鱈魚)、水果飽滿多汁(豔紅堅硬的櫻桃,要把梗與果子分離還須特別費力;兩個拳頭大的梨子)。有次我炒菜加大量肉絲,想要一菜兩吃,他告訴我:「肉絲太乾,我家都把菜吃完,不吃肉絲的欸。」


受他的影響,我現在也長得愈來愈不像乾肉絲了。


隨之而來的是看知名廚師傳記電影如《美味關係》、《吐司:敬!美味人生》;旅遊生活頻道的美食節目如隨性瀟灑風格的奧利佛、那位美艷做菜不忘狂送秋波的奈吉拉;不可或缺的書籍如《暴食江湖》、《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還有這本《窮中談吃》。

舒國治說奶油白菜怎麼做都不會好吃,這點阿火一定會反駁。奶油的濃郁搭配白菜的脆鮮口感,怎麼能讓人失望?還有豆腐「不易好吃。甚至多半很難吃。」被點名的有麻婆豆腐、紅燒豆腐、東江釀豆腐(這我不知道是什麼)、蝦仁豆腐。

軟嫩易吸湯汁的豆腐怎麼能不好吃呢?不管是餐館裡上述幾道菜色、滷味攤或是小吃攤,百頁豆腐、油豆腐、嫩豆腐拿來當主菜、配菜都適宜。

書中提及的幾家牛肉麵,筆記下來改天造訪:

劉家山東黃牛肉麵:開封街一段14巷2號
林記牛肉麵:潮州街60巷5弄口
清真黃牛肉麵館:忠孝東路四段223巷41號
汕頭牛肉麵:延平北路三段60號騎樓下


另一篇〈四菜一湯何難也〉,舒說:

「[…]非常盼想找那種只做四菜一湯的小舖子來解決果腹之需,但是整個台灣,沒有。」
他不贊同自助餐店的菜色繁雜粗糙,飯粒帶油只為賣相不清爽。

現代多是雙薪家庭,即使是在家中餐桌,要晚餐達到四菜一湯的境界看來是一點也不簡單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