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學。閱讀 (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69855826_679053959241395_9067855626163453952_n.jpg


發現了一本好書《原子習慣》,封面上寫著「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非常勵志且實用的一本書。
大部分的書我讀過一次後都會想直接寄到讀冊賣,但這本我捨不得,覺得可以讀很多很多次。


書中列舉了 #鎖定好習慣的一次性行動
意思是只要做一次選擇,但價值會隨著時間提高,一再產出回報,其中包括:
* 養一隻狗能帶來幸福(打勾)🐶
* 安裝遮光窗簾、把電視搬出臥室會帶來好睡眠
* 把手機調靜音,刪除手機上的遊戲與社群媒體應用程式可以帶來生產力
等等...


我一直覺得臥室的窗太透光,終於在假期結束後決定要來處理。
剛弄好遮光之後的早晨,因為房間太暗,說書人還以為客廳的燈沒關 (而且兩個人都賴床)。
我終於可以不會在六七點被陽光亮醒了。☀️

文章標籤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療癒密碼  

讀了《療癒密碼》這本書,並做了心病探測器量表
,雖然知道自己有這些問題,但看到測量分數還是嚇了一跳。

講起來很合理,作者的理論是「心」為萬病之源,是心理影響了生理機能,免疫力降低才會得種種疾病。醫生看多了的人大概也有感覺,為什麼每次問醫生:「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醫生能給的回答都是:「個人體質吧。」

到底什麼是個人體質,為什麼醫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即使我們的醫學發達,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是事後補救,依病患有的症狀,交叉比對判斷最有可能的病因。然而,人體奧秘我們還只見其中一斑,膝蓋痛可能問題根本不在膝蓋,而在髖關節等其他部位。

文章標籤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ristmas card   

↑我手做的耶誕節交換禮物卡片,名為「想想北極熊」。背面貼了反核的貼紙。


交換禮物的額度是100元。我在書局看到了應景的北極熊便條紙、雪花耶誕老人雪人耶誕樹書籤,腦中就浮現了這張卡片的草圖跟命題。

那山景明信片當底,慢慢把其餘的花樣剪下貼上,畫面少了點完整性,我想到美麗日記面膜的塑膠盒包裝上紅色的條狀花樣,當滾邊剛剛好。

對於環保,我做的還是不夠多。買便當還是會接受用塑膠袋裝,只把竹筷塑膠湯匙還給店員;買大大塊的鄉村麵包,店員會裝在特別加厚的塑膠提袋;保溫瓶太重、瓷杯太小,我沒有隨身攜帶環保杯。

文章標籤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中談吃  

《窮中談吃》才體會自己上半輩子對於吃這件事的確太不經大腦。家中從小的飲食習慣、離家之後依賴外食,很多食物我沒有吃過,也從不計較到底美味與否,只求填飽肚子。

即使上台北後造訪了不少遠近馳名的餐廳,但倚賴我粗淺的飲食經驗,只要是端上桌的都足夠讓我全盤接收、心滿意足;也說不上來這家和那家有什麼誰勝出誰居後,烹調的功力與佐料的搭配有什麼差異。畢竟,我只會煮青菜,又有什麼資格對他人品頭論足呢。

然而,誰說一定要能畫出池塘中層層色彩與重重疊影的才能欣賞莫內的《睡蓮》?誰說要會兩隻手彈奏不同音符才能欣賞蕭邦的波蘭舞曲《英雄》?要是個大廚師才能決定喜不喜歡今晚上桌的麻婆豆腐?

一年多前,我決定培養對吃的知識與品味,在吃東西時投入更多的覺察。看什麼就會像什麼,吃什麼也會像什麼。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甜美的剎那.JPG  


喜歡讀散文。在段落與段落間,不見得是由水泥堆砌而成、堅固結實的過橋,比較多的(或說吸引我目光的)是單薄纖細甚至站遠一些就察覺不到的纜繩,我喜歡那條若隱若現的邏輯,隨意輕盈中帶著優雅,sprezzatura的體現。

柯裕棻
《甜美的剎那》有著這種閒散的優雅;另一方面,語言卻是拿捏精準,喚醒許多存在潛意識中未被喚醒的情緒與感知,就像是奇幻小說中被叫出名字才能被召喚控制的精靈。

我讀了又讀,
很多的細節可以咀嚼,很多的文字可以品嚐,竟捨不得把這本書還回圖書館了,逾期兩天,別的書也沒法續借。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9 Thu 2011 01:28
  • 歧路

作家像是只有週末修行的隱士,在每週兩天的時間內,脫離社會運行大機器的齒輪,自顧自的滾到某個角落去,寫作、讀書。張惠菁《你不相信的事》與柯裕棻《甜美的剎那》都提及這種生活型態。反社會性人格。

你不相信的事.jpg    甜美的剎那.jpg  
 

然後巧合地,她們在序裡都提到了「歧路」這個概念。張惠菁形容的是從社會化的話題與慣性中脫離,「從週間的世界脫落」,然後等到禮拜一再重新建立起與社會的關係。讓我想起某個公司規定:夜晚甚至週末都必須收信、處理公事;在這樣的規定之下,能夠從週間脫離也是奢望。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走進青海、新疆、甘肅充滿愛的角落》.jpg 

那年墾丁跨年,為了減輕行李的重量,把本來打包好的書都掏了出來。在衝浪店的夜晚很放空,大家坐在電視前看蜘蛛人重播,我看到隔壁床舖擺著一本書,於是借了那本書。後來,書的主人P也就很慷慨的讓我把看了一半的書帶回台北。

P是個足跡踏遍世界各地的旅者。我第一次聽到伊甸的服務遊學團就是他參加過後與我分享的,他講著所遇到從台灣過去的志工們,有高中生、大學生,有學拍電影的、一開始被逼著去的、身懷絕技的、各式有趣的人。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0年讀過的101本書中選出10本喜歡的,嚴格上來說是16本,其中7本是套書。順序隨意排列。有些已經寫過心得的就直接附上連結。

妙莉葉.芭貝里
《刺蝟的優雅》

響亮的書名讓我好奇,但封面寫著「最巴黎的小說」又讓我遲疑,意思是很有異國風情,還是會讓人無法理解?

終於拿起這本書,從翻開就喜歡這神秘的門房太太,她的尖銳、諷刺,與她的慧頡、洞察人性,搭配起來充滿魅力。骨子裡有稜有角,飽讀群書,為什麼要隱藏起來?又有誰能靠近這隻優雅的刺蝟呢?

「米檞太太,她有著刺蝟的優雅,外表看來全身都是刺,防守嚴密,可是我直覺她的內在也跟刺蝟一樣細緻。刺蝟這個小動物喜歡偽裝成懶散的模樣,特別愛好孤獨,而且非常非常的高雅。」
(p.167)

這本書的結尾讓我想哭。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單向街.jpg 

《單向街》作者房慧真,封底的那段文字就讓我喜歡上這本書。她把「耽溺」寫得恣意漫流、理直氣壯,讓我嚮往起那種無政府狀態的隨心任性。或者,這個狀態是存在過的,只是在遙遠過去的學生時代。

「任性地把貓一隻一隻往家裡抓,書一落一落往家裡搬,CD一張一張買,電影一部一部收藏,家裡像藝文貨源充足的學生宿舍。書像壁癌一般蔓延了整個牆腳也無所謂。貓在衣服上肆意打滾也無所謂。吃泡麵配罐頭也無所謂。生理期不吃四物燉補飲冰水也無所謂。沒有一件像樣的裙子也無所謂。三餐不煮也無所謂。晚歸也無所謂。熬夜遲起也無所謂。地沒有天天掃垃圾沒有天天倒衣服沒有天天洗花沒有天天澆也無所謂。」(p.76)

 

作者活在看書看電影的日子中,她像是不會老的學生,過得日夜顛倒餐時不定,朋友永遠不知何時適合打電話給她(〈時差〉、〈戀人們〉)。

可能是我的朋友中也有這樣的人,讓我倍感親切。又或者,我也想繼續這樣生活。曾經在政大附近的租處夜夜笙歌,西洋樂一首一首的播,杯中物空了再斟、斟了再空;也有孤獨一人的寂靜,在夜裡囓食著書頁。只要待得夠晚,從山中傳來寺廟敲鐘,一聲又一聲震出心中雜念,留下一湖寧靜。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jpg 

《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作者:朱天心)這麼詩意甜美的書名,在我看來卻是Uncanny的故事。

這是個中年老夫老妻的故事。當年華老去,熱情消磨到什麼都不剩,有的只是習慣,或者說是冷漠。故事從一本40年前老夫的日記開始,老妻看著日記中18歲的老夫對自己熱烈執著的愛情,心中充滿愛意。

「丈夫進門,[…]他如常的壞臉色,一定是車位又被某白目鄰居佔跑了。怎麼說,你等的既是這人,又不是這人。」(p.25)

老夫的冷淡與不詩意,根本不是以前相戀的他了,現在的他連「愛」都說不出口。這是怎麼回事?當思想作為完全不同了,我們可以說他已經死過了一次,現在行走在世界上的他只是軀殼,配上陌生人的靈魂嗎?

 

前幾天回台北路上,在車上看了李四端主持的「爸媽囧很大」,那集邀請的是離婚父母與小孩,男人有些是自己出軌、有些是夫妻爭吵而離婚;有些女人是隱忍丈夫的不忠至忍無可忍。理性地說,夫妻離婚只是因為兩人理念不合、相處不來,為了兩人好而分開,但要說小孩在其中沒受傷害,或之後對感情的想法沒被影響只是鴕鳥心態。

真的做得到「一輩子」從此只愛一個人?會質疑一輩子的愛情是理性,還是酸葡萄?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網路上巧遇忽忽,一開始還沒意識到她是誰,看了一篇小說後點到另一篇她介紹New Age的文章,我才雷達全開。原來她就是去年底在噗浪上看到因車禍意外身亡的愛貓作家。

明明不是天使.jpg 

本名林維,《明明不是天使》是她的短篇小說集。在每短篇前面會有約一頁帶出她的創作靈感,或是對題名的想法,例如:夢想、老街、細節…。

我喜歡她直坦快意的文筆,小說有些充滿奇幻與象徵,有些迷人的女性角色可能是她遇過的真人真事,但我更喜歡短篇前那一頁以她的口吻娓娓道來的回憶與念頭。在她的部落格
忽忽亂彈
,我最先把隨筆雜記看過,才點小說分類來看。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依舊炎熱,在台北這個城市的一隅,我等待著寧靜來臨。

八月寧靜.jpg   

《八月寧靜》是陳寧在巴黎居住時的散文集,寫著逛過的展覽、看過的電影、仰慕的歐洲藝術家與作家們。她在這邊寫得是別人、別的城市;在她之後另一本《風格練習》中,寫得是她自己、她的風格。我先接觸的是《風格》,對文字中的寧靜韻味感到意猶未盡,於是又去找出了《八月寧靜》。雖然《八月》在語調、文字的表現上與《風格》很有差異,但能多讀一些還是感到幸福。

〈把慾望留給自己〉裡面提到的克林姆(
Gustav Klimt)是我喜愛的畫家之一,他的《吻》是我認為完美愛情的概念最好的具象化,高大的男性低頭深情吻著雙頰緋紅的情人,她閉著雙眼沉醉於溫柔的觸感,姿態呈現全然的臣服,於愛情之下。

我也想瞧瞧
Klimt所描繪的春光無限,那些他生前收藏著不公開於世的畫作。可以確定的是,他畫筆帶出的情慾世界也代表著一段段愉悅的愛情。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風格練習.jpg
那天拿到
《風格練習》,隨手翻翻,看見了封底內頁有人用鉛筆潦草地寫著「不必看了 此書大不佳」;再翻,看見同樣這筆跡在前面兩篇推薦序寫著「不知所云的晚現代人」與「亂七八糟」。對這種在圖書館的書上隨意評論的行徑先是有些惱怒,後來想想又轉為莞爾,這位將駱以軍先生稱為晚現代人的,大概是個「早於現代」的老伯吧。

一開始是從網路上認識陳寧的,看著她寫異地風情、日常瑣事,淡淡的恬靜與平和的語調給快步調的生活撒上了某種魔咒,讓一切都緩慢下來。或者可以說,雜亂的現實也變得陌生化,充滿異國情調。

最近較常涉獵華文創作,陳寧可以說是個起頭,她提醒了我華文創作的口感如此細膩綿密,平常讀慣翻譯小說的粗枝大葉、脈絡分明,與華文創作的語感確實差異很大。

看她寫〈身外物〉:

「過後想想,其實也沒有甚麼是不可失去、割捨和放下的。人『真正』需要的身外物,到底不多。」

想到之前我因為搬家寫的那篇〈需要vs想要〉,不同的是我把『』放在「需要」兩字上。



另外一篇〈書房與廚房〉(全文連結按這邊)寫著她對這兩個地方的重視是同等的,不像吳爾芙所指自己的房間單是書房。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迷霧之子 首部曲:最後帝國.jpg   迷霧之子二部曲:昇華之井.jpg 

先到手的是《迷霧之子二部曲:昇華之井》《首部曲:最後帝國》是過了半個月之後才讀的。倒著讀的感覺的確很怪異,少了時間慢慢瞭解、喜歡上角色,不懂每件事情背後的成因、沒辦法心甘情願的放開現實世界的邏輯,簡單來說,就是「你在唬爛我吧!」(原諒我的用詞)。回頭看首部曲卻是愛不釋手,熬夜兩天搞得早上精神不濟。

在統御主集權統治的最後帝國階級分明,司卡(平民)被貴族當成牲畜奴役、任意殺害。主角是個在社會最底層的女孩—紋(Vin),她又是司卡,又是盜賊。只求有地方容身、動輒被毒打的她,有天被凱西爾這名以推翻統御主為目標的盜賊拯救,被邀請參加革命計劃。因為她竟然是極具天賦的迷霧之子。

如果解釋完迷霧之子是什麼絕對會讓人頭暈嘔吐,這邊就姑且想成是功力高強的武功高手。從小在逆境長大的紋有著多疑、警戒、機靈、剛毅的個性,多舛的身世讓我不禁想到《龍紋身的女孩》中的莎蘭德。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違法之徒.jpg

看到作者就讓我馬上想把
《違法之徒》
帶回家:Jeffery Deaver、Lawrence Block (傑佛瑞.迪佛、勞倫斯.卜洛克。譯者:薛慧儀),一次能讀到兩大推理作家文筆的誘惑就像一餐中可以吃到生猛海鮮和五分熟牛排;當然,胃口不好也可以分成兩餐吃。同時,當一餐份量也剛好,形式是特別的中篇小說合集,不需要太多時間,也不會讓人覺得結束的太侷促。

有趣的是其實這是4本推理中篇的第一本,春天出版於2008年,而2年過去了其他三本的繁中也未出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銷售考量不打算出版?但Stephen King明明也是個大咖。

另外一點是這本中兩篇的篇幅,迪佛的〈永生〉共205頁,卜洛克的〈調整〉95頁,相差了110頁。但我卻覺得〈永生〉篇幅太短,〈調整〉篇幅過長,這是怎麼回事?


〈永生〉

我蠻喜歡這篇的主角:警局的統計學家泰爾,平日拘謹、有邏輯、有條不紊。他對表面上是自殺的連續案件產生了懷疑(當然是有數據作為佐證),申請了2124。2124就是CIS犯罪現場小組出動的代號,而且會花很多調查單位的錢。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開始認識唐諾的作品是由推理小說前的導讀,他的妙筆生花甚至有些比推理小說本身還精彩,而且還能很適切的不爆雷。這些導讀後來也集結成一、二兩冊:《唐諾推理小說導讀選Ⅰ》《唐諾推理小說導讀選Ⅱ》

閱讀的故事.jpg  

《閱讀的故事》 討論了閱讀的各個面相:書房、好書是不是愈來愈少、太忙怎麼辦、困惑、啟蒙、40歲後的閱讀、怎麼讀等。特別的是他選了馬奎斯的《迷宮中的將軍》當引子,然後往下發展他要說的。

 

散文閱讀 vs 兜風

我一直覺得讀唐諾的散文就像是坐進了技術高超的司機所駕駛的車中,讓他帶著你東繞西繞,他熟悉所有的巷弄小道,還能在流暢的行進間信手拈來這個城市的軼事,讓人忘了本來的目的地,甚至到達了還捨不得下車。

這個幽默的司機甚至會故意帶著你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讓乘客懷疑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然後之後一個巧妙的轉彎,竟然就到了目的地。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神秘森林.jpg 

先看了第二集《神秘化身》之後,因為很喜歡作者Tana French描寫事情的細膩與營造的氣氛,還有好奇一直提到的「薇絲塔行動」,就找來了第一集《神秘森林》。在《神秘化身》中描寫著凱西警探在遇到暴力刺殺事件完全沒留下心理陰影,依舊活蹦亂跳,卻栽在薇絲塔行動上,從此再也不冷靜果決。到底薇絲塔行動怎麼改變了一個人?

《神秘森林》
獲得「愛倫坡獎」等四項「年度最佳處女作」。譯者穆卓芸也譯了第二集《神秘化身》等書。

 

這兩本小說表面上看都是推理小說,但「友誼」可說是其中最強的母題。在《森林》中,羅伯小時候與兩名死黨失蹤之後只有他被尋獲,但他卻忘了所有發生過的事情。在同一片森林中過了20年後發生了一樁謀殺案,遇害的女孩跟羅伯失蹤當年是同年紀。羅伯試著串連起這兩樁案件,尋找好友的下落。這邊大量描寫了童年玩伴的友誼。

跟他一起辦案的凱西,在此案之前與他都是密不可分的好友,卻在調查過程中跨越了友誼的界線。在跨越了界線後他們還能是好友嗎?甚至更美好的是,他們可能是好友,同時又是情侶?這邊描寫著男女之間的友誼,還帶到了是否有純友誼存在的可能。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神的所在.jpg 

《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是侯文詠的精心傑作,除了交代劇情、解釋作者蘭陵笑笑生沒直說的言下之意,還分析了人物的病徵是患了什麼病。國學常識底子好的人都可以讀得懂《金瓶梅》,但能幫劇中人物看病的還真難得。

這個故事敘述了西門一家的興衰,第一領銜女主角是潘金蓮(五房),第二女主角是李瓶兒(六房),女配角是龐春梅(潘金蓮的傭人)。《金瓶梅》就是指她們三人。出場的角色很多,但要說令人喜歡的還真是沒有。小說中如果沒有任何我喜歡的角色,在讀過之後通常很難會想再讀第二遍。

但因為這故事說得好,閱讀過程還是津津有味。
 

這些不那麼可愛的角色用盡心計所貪所爭,構成了混濁的氣氛。到頭來轉一圈還是不可得所欲求的。第一回蘭陵笑笑生就寫了: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神秘化身.jpg 

《神秘化身》是推理與文學兩種類型小說生的孩子。表面上是個待破的兇殺案,死者竟然還與主角凱西警探的長相一模一樣,簡直像是雙胞胎;身份還是凱西臥底時使用的身份:蕾西。為了追查真相,凱西決定偽裝成蕾西打入研究所好友的生活圈。看起來是樁令人好奇的推理案件。

作者
Tana French,她不是法國人而是英國人,第一本小說《神秘森林》獲得「愛倫坡獎」等四項「年度最佳處女作」。譯者穆卓芸也譯了《神秘森林》等小說,住在法國。

為什麼要說《神秘化身》是推理與文學兩種類型小說的孩子?

-----------以下有雷--------------


文學 vs 推理

因為有這兩種小說的元素,但又不是很典型。推理的劇情線不算是主力,所有的線索繞了一圈到頭來都寫著此路不通。

穿插在中間具有文學性的部份是五個好友在一起建立起的烏托邦。他們像是化外之民,住在丹尼爾(其中一員)繼承的房子,從牆上長菇的殘敗景象,共同出力重新粉刷裝潢。這個小世界中沒有電視、電腦,只能用打字機。晚上娛樂是在客廳看書或打牌飲酒作樂。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砂之器.jpg 

《砂之器》的封面介紹「日本文壇巨匠松本清張歷久不衰的傳世傑作」,「數度映像化,屢次締造超高票房紀錄」。在討論這本作品前,要記著松本創作的時間是1960年,那個我們都不知道還在哪裡的年代。他帶領著推理小說由本格派推理轉變至討論社會現象,描寫人性與犯罪動機。這樣說來,宮部美幸和柯南都可以算是傳承他的晚輩。
 

譯者邱振瑞,他曾任出版社總編輯,現在以翻譯日文小說為志業。譯書有宮本輝數本小說、山崎豐子《女系家族》、松本清張數本小說等等。

稱讚完之後來討論一下小說中我有疑問的部份。(以下有雷)

 

首先是兇手手法的轉變。何賀有個悲慘的童年,他謊報了戶口擺脫了家庭背景,之後在求學過程被音樂大師賞識而成了知名音樂家,即將與大臣之女成婚。三木剛好在此時認出了加賀就是他曾幫助過的孩子,何賀殘暴的殺害三木,只為了隱瞞過去。

喬安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34